【胎教篇】
目前分類:認識蒙特梭利 (28)
- Jul 25 Wed 2007 13:59
胎教篇
- Jun 03 Sun 2007 09:57
瑪莉亞‧蒙特梭利是誰?
瑪莉亞‧蒙特梭利博士是一位義大利籍教育家,也是義大利國內的第一位女醫生。在本世紀初期,他透過長期對兒童的實際接觸與觀察而提出的教育方法,不僅改變了當時人們對兒童教育的看法與作法,也深深的影響了後代。終其一生她將自己投注於教育工作。當她在1952年辭世時,已備受世界各地的尊重與矚目。
- Jun 03 Sun 2007 09:53
「蒙特梭利教育與教學法」的由來
瑪莉亞‧蒙特梭利女士畢業於羅馬大學醫學院之後,任職於羅馬大學精神科診所,因而有機會接觸到有特殊需求兒童。工作期間他發覺到發展智力有賴於雙手操作。因此根據對伊塔及塞根的研究,而研發整理出合適的教具來幫助特殊兒童學習,後來那些孩子通過了羅馬地區為一般兒童舉行的考試,因而聲名大噪,成為風靡一時的奇蹟人物。
為瞭解這方法用於正常幼兒的可能性,他重返羅馬大學研究人類學、心理學、教育學等。直到1907年在羅馬聖羅倫茲成立第一家兒童之家,蒙特梭利女士在這裡為心智正常的孩子研製更多教具以提升幼兒的潛能。同時在觀察中體會瞭解導師所應扮演的角色。在兒童之家,蒙特梭利博士應用在3-6歲的孩童方法,得到驚人的成果,於是歐洲各報爭先報導兒童之家,參觀的人亦絡繹不絕,眾口稱讚,於是各國紛紛成立兒童之家,並邀請蒙特梭利開設師資訓練課程。
- Jun 03 Sun 2007 09:52
蒙特梭利環境有哪些?
由目前世界各國的蒙特梭利教育分佈的情形來說,蒙特梭利環境包括:
◎ 嬰幼兒環境(Nido and Infant Community)是專為0-3歲的嬰幼兒設置的。
- Jun 03 Sun 2007 09:50
蒙特梭利教育為什麼要混齡?
蒙特梭利博士由觀察中發現每個人的養成必定會經歷四個特別的發展階段:0-6歲的幼兒期;6-12歲的兒童期;12-18歲的青少年期以及18-24歲的成人期。在每一發展階段均有其特定的發展目標。人處於每個階段均會出現共通的敏感特質,以幫助他循著特定的方向迅速輕鬆達成階段的目標。因此唯有將屬於同一階段的孩子聚集在同一環境裡,教育者方能確實有效創造及經營一個符合該階段的共同目標及共同特質的發展環境。
在混齡的環境裡,孩子之間的自然年齡差距促成許多相互幫忙以及相互學習的機會,而非相互競爭。孩子從不同年齡孩子身上可尋得自己過去以及未來的成長軌跡。因此在孩子的人格形成及發展過程中,混齡的環境所提供的良性社會互動要素更為多元及豐富。
- Jun 03 Sun 2007 09:49
為何稱為蒙特梭利「環境」?
因為蒙特梭利特別強調孩子的學習是自發的,是來自自由的選擇,自己負責,自我成長,進而彼此相輔相成的成長。導師的職責在於「觀察孩子,瞭解孩子,跟隨孩子」,導師並不是在「教」孩子。
又蒙特梭利一再強調這是精心準備所「預備好的環境」,故而稱之為「蒙特梭利環境」,或蒙特梭利所命名的「兒童之家」。
- Jun 03 Sun 2007 09:47
蒙特梭利環境的特色是什麼?
蒙特梭利環境是一個依照孩子的需要和發展,經過規畫的人性化與自由開放的學習成長空間,它以生活化的活動方式進行環境裡的各項活動。在準備好的環境中,導師經由觀察然後依孩子個別發展的興趣、步調與需求進行引導後,讓孩子展開自發性的探索與學習。
在環境中孩子擁有多項自由,可以獨立工作,更可以學習到如何尊重自己與別人以及週遭的一切。
- Jun 03 Sun 2007 09:45
在蒙特梭利教室裡進行些什麼活動?
日常生活活動:包括照顧環境、自我照顧、社交禮儀及動作控制。旨在幫助孩子發展秩序感、獨立及適應環境的能力。
感官活動:透過具體的教具與活動建立孩子的抽象概念,更要將孩子的感官經驗與真實世界做結合,讓他能將已有的經驗應用落實於生活中。
- Jun 03 Sun 2007 09:41
什麼是敏感期?
透過觀察,蒙特梭利博士注意到,無論哪一個孩子,只要到達某一個年齡對某些事物會特別有興趣而且會想要做。他感到疑惑:為什麼那個時期會想做那些活動呢?荷蘭生物學家杜佛利斯提出他長期對生物觀察所得─所有的生物在幼年都有一段「敏感期」,在這短暫時間中,牠對某些事物的感受性會特別強。蒙特梭利接受杜佛利斯的說法,開始把人類幼兒期所呈現的各種特質和傾向,以「敏感期」的現象來加以說明。
這階段的孩子會愛上他們的環境,用蒙特梭利的話來說,就是「孩子與環境談戀愛。」他們不斷地在環境中找尋成長時所需要的東西,以致於全心投入,而對周圍的其他事務都視而不見。而且,孩子在敏感時期和環境接觸的那股能量是非常強烈的。大人可能驚訝於孩子忘我的反覆不斷進行某些活動,但孩子仍然持續進行著。
- Jun 03 Sun 2007 09:40
在蒙特梭利環境裡的「工作」為何稱為「工作」?
蒙特梭利博士說:「孩子既是工作者,也是生產者。儘管他不能分擔成人的工作。但他的工作是既困難且重要的,那就是自我的建構。」
在環境中每一樣教具皆有其特殊的功能與目的。導師觀察孩子,然後一一引導示範孩子操作的方法。孩子從示範中看到整個過程,瞭解如何開始、如何進行和如何結束工作,慢慢孩子建立起秩序感與專注力。同時經由孩子自己選擇、自行操作與收拾,整個過程讓孩子親身參與有始有終。如此孩子慢慢的去創造自我,建構自我。所以我們稱它為「工作」。此一工作和漫無目的玩到一半隨時可以中斷的遊戲,根本上完全不同。
- Jun 03 Sun 2007 09:37
蒙特梭利環境裡的自由與紀律
蒙特梭利博士將自由稱為「發展過程之鑰」。孩子擁有行動的自由、選擇的自由、語言的自由以及被信任的自由,其心智與體魄才以發展合一,其獨特人格才得以成形。她對自由的定義並非為所欲為。在兒童的人格發展過程中,成人允許孩子為所欲為,等於是讓他們受一時的欲念與衝動擺佈,這往往會傷害別人、環境,甚至於他們自己。事實上,蒙特梭利博士所指的自由意味著自我控制,能做選擇的事,而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任。
為了培養孩子的紀律,成人必須從孩子小時候起,設立適當的生活規範及行為限制,執行時更要堅定、公平並前後一致。成人也必須時時以身作則,成為孩子學習及模仿的典範。事實上,自由與紀律是一體兩面,缺一不可;孩子可享有的自由多寡,應視本身的自律及負責能力程度而定。
- Jun 03 Sun 2007 09:35
蒙特梭利教育下的孩子會失去創造力?
蒙特梭利教學環境包括五大項,日常生活活動、感官活動、數學活動、語言活動和文化活動,涵蓋廣泛。幼兒透過導師的引導,自發性選擇與反覆練習,建立起次序、邏輯、思考、判斷、推理等基本能力,孩子學習到對真正事物的瞭解。有了真實生活的經驗,孩子的創作可變化多端,想像無限。創造力與真實生活經驗息息相關並非只有公主、王子式的幻想。透過實際的活動練習,孩子就能熟能生巧,巧則變,變則通,變就是一種創造,通就是把創造的應用出來並融會貫通。
- Jun 03 Sun 2007 09:33
如何培養專注力?
當孩子反覆不停地操作同一件事時,便能夠進入「專注」的境界裡。蒙特梭利發現「專注」與「反覆進行」之間的關連性。同時她產生另一個疑問:「在什麼條件下會反覆進行呢?」他進而更深入的觀察。最後他發現當孩子只要是「自己來選擇」時,就會有「反覆進行」的現象。「自己自由的選擇」是出發點,自由選擇和反覆進行有著密切的關連性。
自由選擇→反覆進行→專注→懷著充實感及成就感地結束活動。
- Jun 03 Sun 2007 09:31
蒙特梭利教育中孩子的社會性發展
學校像一個小社會,提供一個讓孩子有同儕接觸的機會,每個人可以認識彼此。在混齡環境所提供的社會性互動更具挑戰性、多元性,從中建立出來的友誼更具深度。環境中講求個別教學與獨立操作,聽起來好像是將幼兒孤立了,失去社會性互動的機會,其實不然。蒙特梭利教室是個小型的開放社會,社會互動自然產生。如:要穿越經過別人前面時要對其他幼兒說請借過;與別人共同工作時,彼此要協調個人所應負的部分,以求順利達成工作;當某些工作已有人在操作時,而他也想要工作,他必須學習等待;當有訪客時孩子以主人身分招待客人,以及彼此間的打招呼;有些活動進行中孩子會分享他所準備的食物等等。
環境裡的互動發自自然,是生活化的。
- Jun 03 Sun 2007 09:29
為什麼使用「導師」而不用「教師」的稱謂?
瑪莉亞‧蒙特梭利博士堅持在環境裡引導協助孩子工作的人,不使用「教師」這個稱謂。他特別用“Directress”(引導員)來稱呼環境裡的工作人員,因為他認為「導師」是「協助孩子幫助他自己成長」的人。
在環境裡,孩子、導師和環境三者是並存的,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導師像座橋,讓孩子與環境有良好的溝通管道,他(或她)不僅僅是「教學者」,故用「導師」來稱呼他(或她)。
- Jun 03 Sun 2007 09:27
如何才是稱職的蒙特梭利導師?
一位稱職的蒙特梭利導師必須建立正確清楚的教育觀念、具備完整的專業知識以及擁有適當成熟的人格特質。觀念方面,他(或她)必須很清楚掌握並且認同蒙特梭利博士所謂「教育為生命之助」的真諦;專業知識方面,他(或她)必須接受嚴謹的師資訓練,養成觀察孩子以洞悉其需求的能力,並且時時刻刻全方位進修以充實自我;人格特質方面,他(或她)不但要穩定、自律、樂觀、積極、負責、合群和喜好挑戰以外,還必須具有同理心、包容心、和自我反省、觀察與修正的能力。除了以上的條件之外,最重要的是,他(或她)和孩子共處時,必須願以一顆謙卑的心,不為辛勞困難,擔任兒童的僕人。最後,他(或她)願將這份工作所帶來的自我成長視為最大的滿足、最高的價值,以及支持他(或她)繼續往前邁進的原動力。
- Jun 03 Sun 2007 09:24
導師在蒙特梭利環境裡的角色為何?
在蒙特梭利環境中導師擔任多重的角色:
◎ 環境的準備和維護者